20190823 亞洲;印度;乾旱
清奈旱災 印度千萬大城如何「解渴」
合新聞網轉角國際 2019年08月22日 06:00
印度北部因豪雨成災,人口高達1000萬的南部大城清奈(Chennai)卻從過去2個月以來,遭遇嚴重的缺水危機——受極端氣候衝擊,清奈從今夏以來被熱浪席捲,加上連年降雨不足,四大水庫水位降至70年來最低,乾枯見底,城市供水系統幾乎失能。
清奈供水系統能量大幅降低,自來水供給嚴重不足,有部分公司改讓職員在家遠端工作、也有餐廳暫時關閉,以節省用水。陷入龐大供水壓力的坦米爾納杜邦政府,也在7月底緊急啟動了一項「水罐列車」的輸水計畫,成為了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
●解渴第1式:水罐火車長征
這輛被美聯社稱為「印度式獵奇」(Jugaad:指在克難有限的條件下,想出的替代方案)的水罐火車,一共有50節車廂。裏頭裝滿的水,來自邦內最大的梅圖爾大壩(Mettur Dam),總共約250萬公升。
每天日落時分,水罐列車會從坦米爾納杜邦的喬拉爾佩特鎮(Jolarpet)出發,橫越216公里長征,費時4小時後才在午夜前後抵達清奈。之後再由工作人員徹夜未眠將水輸送裝載到水車,清晨過後送往城市各個角落。
「民眾看到我們的水車簡直興奮得不得了。」在配水站工作的水車司機蘭格納森(Ranganathan)表示,缺水危機讓他一天得工作16個小時,幾乎連吃飯時間都沒有。
清奈市政府主責城市配水與下水道管理的單位(CWSSB)表示,預計將持續進行到年底的水罐列車計畫,總花費更估算高達9400萬美元。水罐列車計畫的工程主管拉朱(K. Raju)坦言:這確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是應急,但絕不是長久之計。」
早在2001年的大乾旱,當局就曾透過火車從其他城市緊急輸送用水。在這之後,邦政府更立法推行安裝「雨水收集系統」的政策。不過,原應強調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的環境永續政策,推行多年後為何仍沒能讓清奈躲過這次乾旱呢?
●解渴第2式:雨水收集系統
坦米爾納杜邦所謂的「雨水收集系統」,是將流經地面、屋頂的雨水集流收集,經處理後貯存作為農業灌溉、工業與民生用水之用,或導入地下補強地下水,讓地下水位得以維持平衡,以減緩天然降雨不足帶來的缺水威脅。
但1100個受調查建築中,許多警察局、政府辦公室、市政機關等公家建築,其雨水集水系統因為不當安裝、失修——管線破裂、堵塞,排水或者滲水孔洞等裝置壞掉——根本未能發揮功效。
此外,一般住宅的收集器安裝率、執行狀態也不甚樂觀。在官民皆不積極之下,當乾旱再次來臨,依然無法有效緩解城市之渴。
不過,根據各家外媒以及印度當地媒體報導,坦米爾納杜邦政府近年傾向的水資源對策,其實是將重點放在發展海水淡化廠。
●解渴第3式:海水淡化工廠
緊鄰著孟加拉灣的清奈,目前擁有兩座海水淡化廠——北部的明久爾廠(Minjur Desalination Plant),及南部的奈梅利廠(Nemmeli Desalination Plant)——分別在2010年與2013年開始商轉。兩座海水淡化廠的每日產水量共約2億公升,目前占清奈總供水量的三分之一,主要供應工業用水,並在缺水時期緊急供應民生使用。
目前清奈政府也正在著手計畫,將在奈梅利再蓋一座新的海水淡化廠,每日可望為當地增加1.5億公升的飲用水。不過在清奈,海水淡化廠是否是資源永續利用的好解方?至今仍存有極大爭議。
馬德拉斯發展研究所(MIDS)的教授嘉納克拉珍(S. Janakarajan)過去就曾批評,海水淡化廠是「最懶人」的解決方式——斥資鉅額打造、耗費大量電力維持營運,但也相應帶來許多衝擊環境的疑慮。比如過程中產出的高溫鹵水,被排放到海洋後就可能破壞當地自然與漁業生態。
嘉納克拉珍等反對派認為,清奈真正的問題在於都市開發、濕地破壞、雨水收集失效,以及政府對水資源管理與基礎建設投資的稀缺,才會總是「留不住水」。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最新報告更指出:印度在「水資源高度緊張」(extremely high)排名雖然只是第13,但該國人口有13億,是榜上其他16國人口總數的3倍以上,用水需求極為龐大;供不應求更可能因此激化貧富對立、城鄉差距等水資源爭奪戰。印度環保運動者賈亞拉蒙(Nityanand Jayaraman)呼籲:清奈都不該再被動消極地做一座等雨來的城市,而應該更積極思考水之於城市的價值、採取行動,善待涓滴之水和每吋土地。
資料來源 : [世界]清奈旱災 印度千萬大城如何「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