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白鹿颱風

基本資訊

影響期間:108年08月23日至08月25日
颱風強度:輕度颱風
七級風暴風半徑:150公里
單日最大累積雨量:627毫米
主要災區:東部、南部 、 500 (mm) 、 8月 、 第4類颱風路徑 、 輕颱

事件陳述

第11號白鹿颱風為2019年第三個侵襲臺灣的颱風事件,所幸白鹿颱風由原先預期花東之間登陸轉為臺灣南端屏東滿州鄉登陸,對臺灣西半部陸地影響程度降低。颱風警報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發生於颱風接近時迎風面之東半部、東南部及颱風逐漸遠離後之東南部、南區地區。

應變期間(8月23日08時00分至25日16時40分)最大總累積雨量發生於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雨量站達712.0毫米、其他縣市最大總累積雨量為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雨量站達664.0毫米、屏東縣泰武鄉西大武山雨量站達598.0毫米,最大短時降雨及連續3小時、24小時、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均發生於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雨量站,最大短時降雨發生於24日15時至16時達98.0毫米,短時強降雨相當驚人。連續3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4日15時至18時達193.0毫米、連續24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4日07時至25日07時達627.0毫米、連續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3日11時至25日11時達712.0毫米。

針對本次白鹿颱風事件,水利署透過氣象情資已先行掌握,提前於8月22日16時00分召開署內防汛整備視訊會議,希掌握颱風來臨前關鍵時間強化各項防汛作業。氣象局於22日16時30分召開前置情資研判會議,決議於23日0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23日08時成立二級開設。23日14時30分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歩提升為一級開設;25日08時30分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經濟部水利署同歩配合降為二級開設;颱風逐漸遠離,氣象局於25日11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步配合撒除開設;另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25日12時00分轉換為白鹿颱風三級開設,降雨情形持續至25日下午逐漸趨緩,氣象局於25日15時55分解除豪雨特報轉發布大雨特報,應變小組於16時40分撤除開設。

白鹿颱風事件開設期間本署含所屬單位共16個單位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計投入4,335.51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於高雄、屏東、花蓮及臺東等4個縣市內發布17則淹水警戒通報,另針對高雄、屏東及臺東等3個縣市發布11則水位警戒通報,其中臺東卑南溪鹿鳴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一級水位警戒,二仁溪高雄橋、崇德橋、卑南溪台東大橋、瑞源及高屏溪寶來二號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二級水位警戒、東港溪潮州水位站水位超過三級水位警戒。白鹿颱風事件之災中調查,在南投縣、屏東縣、花蓮縣及臺東縣等4縣市內共發生26處積淹水災情、屏東縣來義鄉發生1件水利設施受損事件,所幸均已順利退水且完成水利設施受損修補;抽水機調度部份計支援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及花蓮等5縣市合計22台次大型抽水機進行抽水及待命作業;白鹿颱風事件應變概要資訊請參考圖1所示。

圖1 108年白鹿颱風事件應變概要資訊

氣象動態

ㄧ、白鹿颱風
  • 生成時間: 8月 21日14時。
  • 生成地點:菲律賓東方海面。
  • 最大強度:近中心最大風速0公尺/秒(強烈颱風)
  • 暴風半徑:七級風暴風半徑280公里。
  • 侵臺日期: 8月23 ~ 25日。
  • 侵臺路徑:第四類(由臺東至恆春半島登陸後西行)。
  • 颱風動態: 108年8月20日14時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熱帶低壓,21日14時發展成輕度颱風,23日05時颱風中心位於臺北東南方約990公里之海面,0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23日14時颱風中心位於臺北東南方約600公里之海面,14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24日13時颱風中心由屏東縣滿州鄉登陸,24日16時10分由高雄楠梓出海。颱風出海後持續西行,25日清晨颱風中心由金門南方海面通過,07時由福建省進入大陸。25日08時30分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11時30分再解除海上颱風警報(圖2)。
  • 颱風警報: 中央氣象局於8月23日0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23日14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8月25日08時30分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25日11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颱風警報合計發布共19報。

今年第11號白鹿颱風2019年8月21日14時於鵝鑾鼻東南東方1410公里之海面(北緯15.6度,東經132.3度)發展成輕度颱風,發展後受副熱帶太平洋高壓導引氣流影響,朝臺灣東部海面逐漸接近。23日05時颱風中心位於臺北東南方約990公里之海面,以時速26公里往西北進行並穩定地往臺灣東部海域行進,暴風圈逐漸接近臺灣東半部海域,氣象局於23日0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23日14時颱風行進至臺北東南方約600公里之海面,以時速24公里往臺東、屏東方向行進,其暴風圈逐漸接近臺灣東南部海域及陸地,氣象局於23日14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圖3)。

24日上午至下午為颱風中心逐漸接近並登陸臺灣時段,亦為影響臺灣天氣最劇烈時段,24日13時左右颱風由屏東縣滿州鄉登陸,其暴風圈已籠罩臺灣東部、東南部及南部陸地,尤其東半部及東南部地區受颱風環流及雲系影響,陣性強降雨不斷(圖4)。24日16時10分颱風中心由高雄楠梓出海,在臺灣陸地停留時間超過3小時,由於白鹿颱風的登陸地點在台灣最南端,沒有山脈阻隔,因此颱風登陸後的強度並未減弱。颱風出海後持續西行(圖5),強降雨區域為東南部及南部地區,25日清晨颱風中心由金門南方海面通過,07時由福建省進入大陸,強度明顯減弱。25日08時氣象局研判對臺灣本島陸地影響程度降低,08時30分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25日11時30分再解除海上颱風警報。

圖2 108年第11號白鹿颱風路徑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3 108年08月21至24日 14時地面天氣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4 108年08月24日08時、11時、14時 雷達回波及衞星雲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5 108年08月24日16時、19時、22時 雷達回波及衞星雲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水情分析

一、雨量

降雨特徵

白鹿颱風屬第4類侵襲臺灣之颱風,颱風中心由臺東至恆春半島登陸後西行,因此較強降雨區域主要發生於颱風接近時的東半部及颱風離開時西南風增強之南部地區。23日颱風中心距離臺灣仍有一段距離,23日最大日累積雨量為花蓮縣秀林鄉和中雨量站達60毫米(圖6)、24日颱風逐漸接近並登陸屏東縣滿州鄉,最大日累積雨量為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雨量站達583毫米(圖7);24日颱風逐漸遠離、西南風增強,最大日累積雨量為高雄市桃源區南天池雨量站達327毫米(圖8)。

應變期間(8月23日08時00分至25日16時40分)最大總累積雨量發生於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雨量站達712.0毫米、其他縣市最大總累積雨量為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雨量站達664.0毫米、屏東縣泰武鄉西大武山雨量站達598.0毫米,最大短時降雨及連續3小時、24小時、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均發生於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雨量站,最大短時降雨發生於24日15時至16時達98.0毫米,短時強降雨相當驚人。連續3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4日15時至18時達193.0毫米、連續24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4日07時至25日07時達627.0毫米、連續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發生於23日11時至25日11時達712.0毫米,應變期間全臺總雨量分布如圖9所示,應變期間最大總雨量測站如表1所示,最大短時雨量測站如表2所示,連續3小時、24小時及48小時最大累積降雨測站如表3至表5所示。

圖6 108年08月23日 日累積雨量 & 前10大累積雨量圖
圖7 108年08月24日 日累積雨量 & 前10大累積雨量圖
圖8 108年08月25日 日累積雨量 & 前10大累積雨量圖

二、雨量組體圖

應變期間最大總雨量測站為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雨量站,其雨量組體圖如圖10所示。另於高雄、屏東、花蓮及臺東等4個縣市內發布17則淹水警戒通報。

圖10 108年白鹿颱風最大總累積雨量站雨量組體圖

三、潮位

應變期間連續24小時最大累積降雨前5名測站分別為臺東縣太麻里鄉金針山測站(為南臺東流域,屬後壁湖潮位站之水位資料),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豐南、富里測站(以上測站均為秀姑巒溪流域,均屬花蓮潮位站之水位資料),屏東縣泰武鄉西大武山測站(為林邊溪流域,屬東港潮位站之水位資料),實測水位相關歷程如圖12。

圖12 108年白鹿颱風連續24小時最大累積雨量流域下游潮位歷程

四、河川水位資訊

應變期間針對高雄、屏東及臺東等3個縣市發布11則水位警戒通報,其中臺東卑南溪鹿鳴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一級水位警戒,二仁溪高雄橋、崇德橋、卑南溪台東大橋、瑞源及高屏溪寶來二號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二級水位警戒、東港溪潮州水位站水位超過三級水位警戒,其水位歷線圖如圖13所示,應變期間超過警戒水位之流域如圖14所示。

圖13 108年白鹿颱風應變期間曾發布水位警戒水位站之水位歷程圖
圖14 108年白鹿颱風應變期間曾達警戒水位之流域示意圖

應變小組作業情形

一、災害緊急應變小組開設情形

風災災害緊急應變開設歷程:(白鹿颱風)

  • 經濟部水利署應變小組成立二級開設:108年8月23日08時00分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二級開設:108年8月23日08時00分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經濟部水利署提升為一級開設:108年8月23日14時30分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經濟部水利署降編為二級開設:108年8月25日08時30分(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解編:108年8月25日11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
  • 經濟部水利署應變小組解編轉為三級應變開設:108年8月25日12時00分
  • 撤除應變開設:108年8月25日16時40分

本次白鹿颱風事件,水利署透過氣象情資已先行掌握,提前於8月22日16時00分召開署內防汛整備視訊會議,希掌握颱風來臨前關鍵時間強化各項防汛作業,包含盤點油料及備品,進行各式閘門、發電機、抽水站、軟硬體設施、營運管理系統、上游濁度監測站、放水警報廣播等檢查,並請工務所督促廠商加強防汛整備,依防汛計畫成立防汛搶險隊,備妥防汛措施,預為安排調度防汛人力、器材及機具設備,力求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氣象局於22日16時30分召開前置情資研判會議,決議於23日0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23日08時成立二級開設。23日14時30分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歩提升為一級開設;25日08時30分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經濟部水利署同歩配合降為二級開設;颱風逐漸遠離,氣象局於25日11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步配合撒除開設;另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25日12時00分轉換為白鹿颱風三級開設,降雨情形持續至25日下午逐漸趨緩,氣象局於25日15時55分解除豪雨特報轉發布大雨特報,應變小組於16時40分撤除開設。

本次白鹿颱風事件統計自23日08時00分至25日16時40分止,開設期間本署含所屬單位共16個單位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計投入4,335.51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詳細開設狀態及值班出勤情形如圖15。

圖15 108年白鹿颱風應變組織開設歷程

二、通報單發布情形

應變期間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高雄、屏東、花蓮及臺東等4個縣市內發布17則淹水警戒通報,另針對高雄、屏東及臺東等3個縣市發布11則水位警戒通報,其中臺東卑南溪鹿鳴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一級水位警戒,二仁溪高雄橋、崇德橋、卑南溪台東大橋、瑞源及高屏溪寶來二號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二級水位警戒、東港溪潮州水位站水位超過三級水位警戒,通報單發布歷程如圖16所示。

圖16 108年白鹿颱風應變期間警戒通報單發布歷程圖

三、抽水機調度

在此次事件中,應變小組支援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及花蓮等5縣市合計22台次大型抽水機進行抽水及待命作業,抽水機支援情形如表7所示。

災情

一、積淹水事件

白鹿颱風事件之災中調查,在南投縣、屏東縣、花蓮縣及臺東縣等4縣市內共發生26處積淹水災情,積淹水區域均已順利退水,相關淹水縣市及災害統計如表8,災情發生位置如圖17所示。(災情詳細資訊列載於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系統)

圖17 108年白鹿颱風應變期間積淹水地點與水利設施損壞事件點位圖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資料擷取時間:108/09/10
水利設施損壞事件資料來源:河川海岸組

二、水利設施損壞事件

在此次事件中,計有屏東縣來義鄉發生1件水利設施受損事件,相關追蹤管制狀況如表9所示。

結語

白鹿颱風為今年第三個侵襲臺灣的颱風事件,所幸白鹿颱風由原先預期花東之間登陸轉為臺灣南端屏東滿州鄉登陸,對臺灣西半部陸地影響程度降低。颱風警報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發生於颱風接近時迎風面之東半部、東南部及颱風逐漸遠離後之東南部、南區地區。應變小組開設期間本署含所屬單位共16個單位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計投入4,335.51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於高雄、屏東、花蓮及臺東等4個縣市內發布17則淹水警戒通報,另針對高雄、屏東及臺東等3個縣市發布11則水位警戒通報,其中臺東卑南溪鹿鳴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一級水位警戒,二仁溪高雄橋、崇德橋、卑南溪台東大橋、瑞源及高屏溪寶來二號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二級水位警戒、東港溪潮州水位站水位超過三級水位警戒。白鹿颱風事件之災中調查,在南投縣、屏東縣、花蓮縣及臺東縣等4縣市內共發生26處積淹水災情、屏東縣來義鄉發生1件水利設施受損事件,所幸均已順利退水且完成水利設施受損修補,順利渡過本次事件危機。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