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2017年7月上旬日本九州豪雨事件

[國際]2017年7月上旬日本九州豪雨事件

影響期間:106年06月30日至106年07月10日

影響區域:西日本受梅雨鋒面以及2017年第3號颱風南瑪都的影響降下大雨,尤其以九州地區最為劇烈。


一、事件描述

日本時間(UTC+9,以下本報告中均使用日本時間)6月30日開始,西日本受梅雨鋒面以及2017年第3號颱風南瑪都的影響降下大雨(圖1-1),尤其以九州地區最為劇烈。自6月30日至7月10日止,福岡縣朝倉市累積雨量達660毫米,為此次事件中的最大値;同時,其單日最大累積降雨量達到545.5毫米(發生於7月5日)不僅是此次豪雨事件之中最多,也是朝倉市有紀錄以來最多。劇烈降雨造成九州多地發生淹水及落石、坍方、土石流等災情。

圖1-1 2017年07月05日天氣圖
(圖片來源:日本氣象協會)

1.1 地理位置

九州為日本本土四大島之一(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位於最西南端,共劃分為7縣。2016年4月14日,熊本縣曾發生芮氏規模6.5之強震,4月16日更發生芮氏規模7.3之強震,熊本縣乃至鄰縣均受到極大損失。因此,對於此次梅雨鋒面造成之豪雨,日本當局的應對態度相當謹慎。

圖1-2 2016年04月熊本強震震央示意圖
(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臺大防災服務團製圖)

1.2 氣象分析

2017年6月30日至2017年7月4日,梅雨鋒面停滯於北陸地區以及東北地區,而後逐漸南下。5日至10日,鋒面滯留在朝鮮半島至西日本地區,受鋒面滯留影響,其附近易有對流雲系發展而發生強降雨。另外,2日9點在琉球南方海域610公里生成的2017年第3號颱風南瑪都,順著臺灣東部外海北上,4日8點在長崎市登陸後向東移動,5日9點在日本東方海域變性為溫帶氣旋。

受到梅雨鋒面以及南瑪都颱風的影響,造成西日本連日大雨,其中又以九州地區最為劇烈。圖1-4為6月30日至7月10日之天氣雲圖。6月30日至7月10日止,九州大部份地區累積雨量逾400毫米,如表1-1所示,其中福岡縣 朝倉市累積雨量達660毫米、長崎縣 壱岐市(Iki市, 以下稱壹岐市)累積雨量達567.5毫米、熊本縣 上益城郡山都町累積雨量達522毫米、大分縣 日田市累積雨量達500毫米,為此次事件中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之地點,如圖1-5所示;事件中共有5處觀測到80毫米以上之時雨量,其中福岡縣 朝倉市觀測到1小時129.5毫米之累積雨量,為福岡縣史上最高之觀測紀錄(圖1-6)。

圖1-3  2017年第三號颱風路徑圖
(圖片來源:日本氣象廳)
圖1-4 2017年06月30日至07月10日天氣圖
(圖片來源:日本氣象廳)
表1-1  2017年6月30日00時至7月10日24時總降水量前20名
(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
圖1-5  豪雨事件期間總累積雨量分布圖
(圖片來源:日本氣象廳,列出事件累積雨量前五名之觀測站)
圖1-6  豪雨事件期間各觀測站最大1小時雨量分布圖
(圖片來源:日本氣象廳,列出事件最大1小時雨量前五名之觀測站)

二、災情描述

根據日本總務省消防廳(7月13日13時)及日本國土交通省(7月13日7時)之資料,此次事件之災損統計如下:

(1) 29人死亡。

(2) 0人失蹤。

(3) 21人受傷(其中4人重傷)。

(4) 共有101棟房屋全毀、84棟房屋部份毀損、559棟房屋淹水(圖2-1)。

(5) 共187件土石流、滑坡、坍方等土石災害。

圖2-1  2017年日本九州豪雨淹水情形
(圖片來源:日本總務省消防廳)
表2-1  2017年日本梅雨鋒面暨第3號颱風受災情形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消防廳)

三、政府應變作為

(1) 為了強化情報、資訊之聯絡,日本內閣府及消防廳皆於7月5日成立情報對策室及災害對策室。

(2) 日本國土交通省共派遣6台抽水車協助各地排除淹水。

(3) 共有2縣成立災害對策本部(依成立時間排列): 福岡縣、大分縣,如圖3-1所示。

(4) 共對2縣發布避難勸告、指示,包含21,285戶、54,476人,如圖3-2所示。

(5) 在去年(2016)熊本強震之後,考慮到強震對水庫、堤防等水利設施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地盤之穩定情形,日本氣象廳將九州大部份地區之土石災害警戒值調整為原來之7~8成,其中熊本縣更動的地區最多(圖3-3)

圖3-1  2017年日本九州豪雨災害對策本部成立情形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臺大防災服務團製圖)
圖3-2  2017年日本九州豪雨避難勸告、指示發布情形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臺大防災服務團製圖)
圖3-3  熊本縣土砂災害警戒基準調整為原來之八成的地區
(圖片來源:日本氣象廳-熊本地方氣象台)
圖3-4 朝倉市松末地區中村救難情況
(圖片來源:北九州市消防局)
圖3-5 朝倉市把木、松末地區救難情況
(圖片來源:北九州市消防局)
圖3-6 朝倉市把木、松末地區漂流木清除作業情況
(圖片來源:緊急消防援助隊佐賀縣大隊)

四、致災原因研判

(1) 短延時劇烈降雨:

表4-1為日本氣象廳公布之資料,列出此次事件中(6月30日至7月10日)前20名最大1小時雨量紀錄之觀測站。表中可看出20名最大1小時雨量紀錄均大於60毫米,其中前8名之1小時雨量紀錄更大於80毫米。另,表4-2為此次事件中極值更新之觀測站,共有7座觀測站打破最大1小時雨量紀錄,足見短延時降雨之劇烈程度。

表4-1  前20名最大1小時雨量紀錄
(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
表4-2  雨量紀錄更新情形
(資料來源:日本氣象廳)

除短延時劇烈降雨外,其餘時間之連續降雨所累積之雨量亦不可忽視。圖4-2為6月30日0時至7月10日總累積雨量前2名之福岡縣 朝倉市及長崎縣 壱岐市之降雨時序圖,可由圖中看出,多數時間之時雨量為0毫米至10毫米之間;而6月30日至7月10日間之11日累積降雨日,更遠超過7月平均值。連續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飽和,除排水不易外,亦容易造成土石流、坍方等土石災害。

圖4-1  豪雨事件期間降雨時序圖(6月30日至7月10日)
(圖片來源:日本氣象廳)

(2) 土質鬆軟、土石災害潛勢高:

在去年(2016)熊本強震後,日本國土交通省及熊本縣政府曾對熊本部份地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1,155處為需要注意土石災害發生之地點(如圖4-3),其中54處為需要馬上採取對策應急之地點。由此可見,熊本縣多數地區土石災害潛勢高,遇強烈降雨便容易發生土石災害。

圖4-2  熊本縣土砂災害潛勢圖
(圖片來源:日本國土交通省。並非熊本縣縣境全圖,僅繪出具有潛勢之地區)

五、檢討及借鏡

  日本及臺灣同樣屬於海島,且均處於西北太平洋及歐亞大陸交界處,易受季風、梅雨鋒面、颱風等影響,故在因應類似事件之防災作業均多有經驗。然此次九州豪雨仍對日本造成相當程度之損害,除了遠超過平均值之極端降雨事件之外,超乎預期的大量漂流木也是原因之一,根據九州大學河川工程學的矢野真一郎教授所言,大量的漂流木較土石流有更多能量造成房屋全毀,因此這次日本九州的豪雨事件所造成的房屋全毀數較去年同期同地點更多,此外,當土石流與洪水結合成的強力水流造成護岸崩塌,水便從這些地方灌進民宅,造成今次傷亡人數也較去年同期更多。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無論是短延時高強度之劇烈降雨,或是持續不斷累積之巨量降雨,類似之極端降雨事件均日益頻仍,故面對極端降雨所造成之威脅,建立合宜之預警機制有其必要性。以目前臺灣災害應變之機制而言,中央氣象局可提供全臺格網形式之未來24小時之定量降水預報資訊,並持續發展中。各防災機關亦已將相關資訊進一步加值為災害預警資訊,如淹水、河川水位、土石流等預警資訊。

  另外,日本政府在去年熊本強震後,考慮到強震對水庫、堤防等水利設施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地盤之穩定情形,迅速調查並調整災區之大雨、洪水、土石災害等警戒值。因應時空背景之不同,調整適宜之警戒值,此一作為、經驗亦值得學習、借鏡。


六、參考文獻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