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2016印度旱災事件

基本資訊

發生時間:2016年五月

影響區域: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

一、事件描述

2016年5月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遭遇嚴重旱災,且氣溫經常超過40℃。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城市帕洛迪(Phalodi)於05月19日測得攝氏51℃,打破印度有紀錄以來最高溫。印度當局向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以及中部中央邦部分地區發出極酷熱警告。 高溫與乾旱不僅造成河流與湖水乾涸、農作物枯死、牲畜死亡,農夫和動物也都出現了極端行為,暴力事件頻傳、衝突不斷。中部人口達1,900萬人的馬拉特瓦達地區,2016年迄5月已有約400名農民自殺。

1.1 地理位置

印度地處北半球,總面積約317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七大國,亦是南亞的主體。其地貌多樣,有雪山山脈、沙漠、平原、雨林、丘陵、高原。北部是山岳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佔總面積的40%,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

圖1-1 印度地形圖
(圖片來源:網路)

1.2 氣象分析

印度全境炎熱,絕大部份區域屬熱帶季風氣候,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沙漠氣候,北方喜馬拉雅山脈區域為高山氣候,如圖1-2所示。夏季盛行西南季風,由印度洋帶來暖濕的空氣;冬季因喜馬拉雅山脈阻擋東北寒風南下,無明顯的季風,溫度較同緯度地區(例:長江流域)高。

圖1-2 印度氣候型態分布圖
(資料來源:網路及維基百科)
圖1-3 印度冬、夏季盛行風向示意圖
(資料來源:網路及維基百科)
表1-1 印度全年三季區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印度各月份降雨量分配不均,雨季與旱季區分明顯,各地區雨量分布亦不平均。圖1-4為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圖,圖中可看出雨量由東向西遞減,東部多雨,易有水患;西部乾燥,可見沙漠景觀。約有10%地區降雨量大於2,500公釐,28%的區域年雨量少於750毫米。最高降雨量落在梅加拉亞邦(Meghalaya)的Mousinram,曾經創下單日1,040毫米的降雨量;而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Jaisalmer年雨量卻只有150毫米。

圖1-4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圖
(圖片來源:地圖集網站)

每年05月及06月是印度全年最酷熱的月份,北部地區溫度通常高於攝氏40度,但逾攝氏50度即是異常。舊紀錄同樣在拉賈斯坦邦測得,當地城市阿爾瓦爾在1956年曾出現攝氏50.6度高溫。 乾旱、季風性氣候造成的降雨,也造成突發性洪水。嚴重的雷暴雨、地震等,都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災害。極端惡劣的天氣與氣候變化成為印度的普遍現象。2015年,在印度東部的城市孟加拉-欽奈(Chennai),數百人因洪水喪失性命,無數家園被毁。 印度2014年與2015年雨季期間雨水不足,2016年雨季較往年晚一週報到,雨季並無法紓解旱象。根據印度氣象局逾150年統計數據,發生乾旱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二、災情描述

印度今年的旱災影響3億3千萬人囗,約占全印度1/4人口,29個邦中有10個邦發生旱災。受高溫熱浪的襲擊,今年死亡人數創近20年來新高,2016年5月止已有逾1,800人死亡。 印度降水量連續10年均低於平均值,河流、水庫日漸乾涸,火力及水力發電廠也面臨停擺危機,一些地區更以驚人的速度超抽地下水。西部馬哈拉施特拉省和古吉拉特省的水庫和湖泊乾涸,地下水存量不到22%,村民為爭奪飲用水不惜使用暴力甚至殺人。 中央政府定期派火車載水到各個旱災邦供民眾取水使用,但仍緩不濟急,四處可見人民在酷熱陽光下,站數小時等著取水。 旱災導致印度農業產值銳減,衝擊經成長。根據政府公佈數據,印度約15%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農業,13億人口中有68%為農民。由於印度仍有60%耕地沒有灌溉系統,因此大部分的耕地完全仰賴降雨量來耕作。截至目前印度有73%耕地降雨量低於長期平均。且5月份水庫平均水位僅達39%,低於同期長期平均的52%。水庫水位過低影響灌溉的成效。

旱情對農民來説是毀滅性的傷害。數以百計的家庭,不得不離開他們的土地,尋找水源。或拋棄農務工作,前往大城裡打零工維生,窮苦農民在乾旱與舉債之間惡性循環,最後走上絕路。根據統計,2014年印度農村自殺案例多達12,360起。 非政府組織「阿比恩」(Swaraj Abhiyan)表示,2016年5月至少有30萬頭牛在印度中部陷入嚴重乾旱的邦德克漢德(Bundelkhand)死亡。非政府組織估計,約有11,065名村名居住在北方省和馬德雅省的邦德克漢德拉地區,平均每名村民飼養有10到100隻的牛在5月死亡,整體估算有至少30萬頭牛死亡。 奧里薩邦的所有學校被迫停課;在西孟加拉邦的霍拉,受災群眾走上街頭抗議缺乏飲用水。災情區域分布如圖2-1、災情統計表如表2-1、災情照片如圖2-2至圖2-5。 然而,在此同時,相較於北印度高溫,南印度正面臨熱帶氣旋帶來豪雨及洪水的衝擊。根據統計,至少18人死亡,超過200人失蹤,137,000人被迫從低窪地區遷移到高地。

表2-1 印度2016年1月~5月旱災災情統計
項目 2016年災情統計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綜整)
圖2-1 2016年印度旱災災情分布圖
(臺大防災服務團製圖)
圖2-2 2016年印度受災群眾上街抗議
(圖片來源:Twitter)
圖2-3 印度政府派火車送水到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拉杜爾地區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2-4 印度遭遇嚴重旱災水庫乾涸情形
(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圖2-5 印度鄉下民眾搶著取水情形
(圖片來源:翻攝英國《衛報》)

三、政府應變作為

3.1 水資源運用情形

印度水資源供給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主要來源為降雨及高山融雪(河水水來源),地面水占當年總用水量之2/3。地下水資源則為4318.9億噸。河水引用主要以恆河為最大量。

印度水資源供給現況,如表3-1;1997-1998年間平均年用水量 5930億噸運用情形,如表3-2、圖3-1。

表3-1 印度水資源供給現況表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綜整)
表3-2 印度1997-1998年間平均年用水量情形
(資料來源:網路資料綜整)
圖3-1 印度1997-1998年間平均年用水量情形
(臺大防災服務團製圖)

由於印度北部之印度河及其他數條支流均由印度流入巴基斯坦,1947年開始兩國在水資源的分配上出現爭議,後由世界銀行介入調停,經多年努力,兩國於1960年達成了《印度河水協定》。 根據協定,印度河、奇納布河及傑赫勒姆河除部份河水供給克什米爾外,全部劃歸巴基斯坦(如圖3-2綠色框線處);而薩特萊傑河、拉維河及比亞斯河(如圖3-2黃色框線處)則劃歸印度。

圖3-2 印度河水協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3.2 緊急應變措施

(1) 動用災難基金援助受乾旱影響的省份: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4月20日報導,政府發放1,223億盧比(1盧比=0.48510871台幣)給10個受旱省份後,額外撥款732.1億盧比給受旱省份。在援助支持的農村就業計畫下,將有超過210萬戶家庭可以保證受雇超過100天。

(2) 採取措施,制止馬哈拉施特拉邦農民自殺行為: 1.糧食安全法 2.嚴重疾病費用減免 3.農民諮商以及作物保險

(3) 宣布提前節水

(4) 減少貸款

(5) 補助醫療、教育

(6) 禁止居民在上午9點至下午6點之間炊煮,不准焚燒廢棄作物或舉辦任何用到明火的儀式,違者依自然災害管理法論處,最重處以一年徒刑。(東北部比哈爾邦)

(7) 中央邦巴里哥特水壩鄰近水壩,當地政府派駐大量武裝警衛24小時執勤,防止居民偷水

(8) 1月因應非政府組織Swaraj Abhiyan要求,針對偏鄉與貧窮兒童提供免費伙食補助,一週補助六餐,內容增加雞蛋與200毫升牛奶(暑假期間持續運作)。 (註:全球飢餓指數(GHI)目前將印度排名在全球第20飢餓的國家,世界銀行指出,印度兒童營養不良的程度幾乎是非洲撒哈拉外環地區的2倍之多。)

(9) 4月啟動火車運水計畫,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派遣食水火車,「水源列車」運送數百萬公升的水紓解旱象。

(10) 「水難民」住進為牛免費提供水源和飼料的「牛棚」。

3.3 長期抗旱計畫

(1) 評估「河流互連」大規模調水工程: 調水工程主要從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恒河中抽水,供農業與工業使用。通過建設水庫和運河的方式,將境內14條由喜馬拉雅山冰川補給的河流以及16條位於印度半島的河流互相連通,以解決乾旱、洪水和電力短缺等問題。預計滿足3.5萬公頃土地的灌溉以及3.4萬兆瓦的水利發電。印度水資源部長巴爾蒂還表示,此為印度自1947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來的首個大型水利工程。(BBC報導) 但是,儘管「河流互連」項目已提上日程,不少環保人士卻一直持反對意見,稱這會引發「生態災難」。他們表示,無論是在經濟、環境還是社會方面,這一項目的可行性並不高。並認為印度政府未經過適當的科學評估,便授權環境許可。

(2) 人工增雨技術支援: 《印度快報》6月18日報導,一批中國專家和學者於2016年6月訪問印度時,與印方討論了為過去兩年旱災嚴重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提供人工增雨技術,並爲當地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提供培訓的規劃,預計2017年夏季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馬拉斯沃德地區實現人工增雨。

四、致災原因研判

4.1 高溫

印度每年夏天都會因高溫而出現大量傷亡災情。僅2015年5月,印度因高溫致死的病患就高達2,300人。

印度氣象局主管雅達夫(B.P. Yadav)表示,熱空氣從內陸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吹向印度,導至印度部份地區出現極端高溫,「往年這時候是印度的雨季,但2016年到現在(5月)都沒下一滴雨」。

雅夫達補充說,全球暖化是造成極端高溫的主要因素,再加上印度近年都市化增加,汙染嚴重,造成氣溫居高不下。2016年5月19日印度各地高溫紀錄如下:

(1) 北印度拉吉斯坦邦帕洛迪市攝氏51℃,創印度高歷史紀錄( 原紀錄:拉吉斯坦邦阿爾瓦縣,1956年攝氏50.6℃)

(2) 齋浦爾市攝氏48.8℃(當地1932年5月25日測得47.7℃)

(3) 首都新德里攝氏47℃

(4) 比卡奈49.5℃,打破102年的高溫紀錄

(註: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目前全球最高溫紀錄,為1913年7月10日在美國加州死亡谷測得的攝氏56.7度)

圖4-1 印度破紀錄51度高溫,熱浪融化柏油路情形
(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圖4-2 印度高溫熱到能煎蛋情形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4.2 乾旱

(1) 降雨量:

2016年太平洋高氣壓及南印度洋副熱帶高氣壓在5月上旬強度偏強,大氣狀態穩定,對流系統難以發展為降雨,印度半島及非洲南部5月前半期雨量明顯偏少,溫度偏高,造成乾旱狀況持續惡化。2016年當年度5月為止的總降雨量僅有長期平均降雨量的75%。

(2) 蓄水水位:

灌溉系統對於印度冬季作物十分重要。根據過往經驗,在9月底印度雨季結束後,通常水庫水位可以達到75%~90%,然而5月止印度水庫水位僅達39%,低於同期的52%。 原本降雨偏少的印度半島東部轉為降雨偏多;北印度洋洋面也轉為多雨訊號,代表西南夏季季風到來。西南季風順著太平洋高氣壓邊緣移動,一路往北深入亞洲南部陸地,喜瑪拉雅山南麓及中國南部也有顯著的多雨訊號,紛紛發生強降雨事件,但中南半島受到太平洋高氣壓餘威籠罩,5月的降雨仍屬於少雨範圍,不過整體旱象已經較先前減弱。

圖4-3 2016年5月全球陸地區域降雨百分化分佈圖
(資料來源:NOAA)
圖4-4 2016年5月北印度洋至南亞,東南亞地區降雨量距平圖 (資料來源:國際研究所氣候與社會「月降水異常」)

4.3 人為因素

根據了解,印度擁有世界上17%的人口,但僅有4%的雨水資源可用,近期旱災大部分是「人為」的。政府應緊急解決過度開採地下水問題,否則會因乾旱而面臨大規模移民潮;農民僅依賴井水灌溉農田,導致地下水資源在無任何監管或限制的情況下被濫用,所以才會讓此次災害有這麼大的影響。

五、檢討及借鏡

印度平均年降雨量約為臺灣的1/2(臺灣平均年降雨量為2,510毫米),略高於世界降雨量平均值。換算每人每年平均分配之降雨量,平均年雨量乘國土面積除以人口數,每人每年為6,600立方公尺,平均每位國民可分配之降水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4。

臺灣用水情形和印度類似(臺灣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71.94%),臺灣雖然降雨充沛,平均降雨量達2,51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80.44%降雨量卻都流入海裡,每人平均分配的雨水量亦僅有4,595立方公尺,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6,與印度同被聯合國列為水資源貧乏地區。

臺灣地狹人稠,已無法興建更多水庫、水壩;其他新興之替代水源成本又過高,尚無法真正解決臺灣水資源調配之難處。在無法「開源」的情況下,「節流」就更為重要。加強宣導節約用水、發展省水器材及產業為臺灣當前必須考慮之方向。此外,臺灣用水量以農業為大宗,若能改進農業灌溉工程、節水工程,或改種低耗水高經濟作物,既能滿足農業用水,又能降低農業用水需求比例,或可降低缺水時間、空間及水源調度之難度。

聯合國估計,全球22/3人口2025年前將面臨用水短缺,水資源的管理勢必成為未來相當重要之課題,必須正視水資源不足的危機。

圖5-1 世界主要國家降水量與分配量比較圖
(圖片來源:聯合國)

參考文獻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