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丹娜絲颱風

基本資訊

影響期間:108年07月17日至07月20日
颱風強度:輕度颱風
七級風暴風半徑:150公里
單日最大累積雨量:282毫米
主要災區:南部 200 – 350 (mm) 7月 南部 第6類颱風路徑 輕颱

事件陳述

第5號丹娜絲颱風為2019年第一個侵襲臺灣的颱風事件,所幸丹娜絲颱風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後往呂宋島北端行進,由於受到呂宋島地形影響,颱風中心高低層分離,暴風環流減弱,低層颱風中心往北移動,惟大部份水氣停留在巴士海峽,故對臺灣陸地影響程度顯著降低;反而在颱風北移後受西南風增強及巴士海峽的低壓雲系影響下,使南部地區造成許多積淹水災情。

應變期間(7月17日07時00分至20日18時00分)最大總累積雨量發生於高雄市小港區鳯森雨量站達299.5毫米、其他縣市最大總累積雨量為屏東縣新園鄉新園雨量站達285.5毫米,最大短時降雨發生於高雄市楠梓區楠梓雨量站達102.5毫米(19日15時至16時),其他雲林以南地區最大短時降雨亦達60至100毫米左右,短時強降雨均相當驚人。連續3小時、24小時及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均發生於高雄市小港區鳯森雨量站,3小時累積雨量達186.0毫米(19日15時至18時)、24小時累積雨量達282.0毫米(18日22時至19日22時)、48小時累積雨量達299.0毫米(18日12時至20日12時)。

針對本次丹娜絲颱風氣象局於16日16時召開前置情資研判會議,於16日23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17日07時00分成立二級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17日08時成立二級開設。17日11時30分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歩提升為一級開設;17日23時30分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18日17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歩配合降為一級縮編,18日20時經濟部水利署亦降為一級縮編開設;20日07時降雨情形稍趨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撒除開設,20日18時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撒除;開設期間本署含所屬單位共14個單位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計投入5,317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於新竹、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及臺東等8個縣市發布39則淹水警戒通報,另針對高雄市二仁溪及阿公店溪流域發布2則水位警戒通報。丹娜絲颱風事件之災中調查,在雲林縣、彰化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等6縣市內共發生286處積淹水災情、臺東縣蘭嶼鄉發生1件水利設施受損事件,所幸均已順利退水且完成水利設施修補;抽水機調度部份計支援基隆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合計15台次大型抽水機進行待命及抽水作業;丹娜絲颱風事件應變概要資訊請參考圖1所示。

氣象動態

  • 丹娜絲颱風
  • 生成時間:7月16日14時。
  • 生成地點:菲律賓東方海面。
  • 最大強度:近中心最大風速0公尺/秒(輕度颱風)
  • 暴風半徑:七級風暴風半徑150公里。
  • 侵臺日期:7月16 ~ 20日。
  • 侵臺路徑:第六類(沿花東外海向北行進)。
  • 颱風動態: 108年7月16日02時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熱帶低壓,14時發展成輕度颱風,16日23時颱風中心位於恆春南南東約600公里之海面並穩定地往西北西方向行進,暴風圈逐漸接近臺灣東南部海域(16日23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17日11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而後颱風中心受呂宋島地形影響,高低層分離,暴風環流明顯減弱,低層颱風中心開始往北移動,氣象局研判對臺灣陸地影響程度降低,17日23時30分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18日17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之後颱風持續北上經東海到達朝鮮半島後減弱為溫帶氣旋(圖2)。
  • 颱風警報: 中央氣象局於7月16日23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17日11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7月17日23時30分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7月18日17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颱風警報合計發布共15報。

2019年7月16日14時今年第5號颱風丹娜絲於鵝鑾鼻南南東方770公里之海面(北緯17.0度,東經125.0度)發展成輕度颱風,受副熱帶太平洋高壓影響,朝西北西方向轉北行進(圖3)。16日23時颱風中心位於恆春南南東約600公里之海面並穩定地往臺灣東南方海域行進,暴風圈逐漸接近臺灣東南部海域,氣象局於16日23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17日11時颱風中心行進至鵝鑾鼻東南方470公里之海面上,其暴風圈逐漸接近臺灣東南部陸地及海域,氣象局於17日11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17日23時颱風中心行進至鵝鑾鼻東南方330公里之海面,受呂宋島地形影響,颱風中心高低層分離,暴風環流明顯減弱,低層颱風中心開始往北移動,高層雲系則通過呂宋島到達巴士海峽形成低壓帶(圖4),氣象局研判對臺灣陸地影響程度降低,於17日23時30分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18日17時颱風中心行進至那霸西方360公里之海面,對臺灣東北部海域逐漸減弱,17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圖5)。

19日開始隨著颱風北移引進之西南風增強,配合原本在巴士海峽低壓帶的暖溼水氣,使中南部開始激發劇烈對流系統(圖6),劇烈對流持續發展至20日傍晚始逐漸趨緩(圖7),氣象局解除大雨特報。

圖4 108年7月16、17、18日23時 紅外線雲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5 108年7月18日17時 紅外線雲圖及雷達回波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6 108年07月19日00時、12時、24時 雷達回波及衞星雲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7 108年07月20日06時、12時、18時 雷達回波及衞星雲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水情分析

一、雨量

降雨特徵

丹娜絲颱風由於受到呂宋島地形影響,颱風中心高低層分離,暴風環流明顯減弱,低層颱風中心往北移動,惟大部份水氣停留在巴士海峽形成低壓帶,故對臺灣陸地影響程度顯著降低;17至18日主要受颱風環流影響,17日最大日累積雨量為宜蘭縣大同鄉牛鬥雨量站達65毫米(圖8)、18日最大日累積雨量為臺東縣蘭嶼鄉蘭嶼高中雨量站達153毫米(圖9);19至20日受颱風北移後西南風增強及低壓帶雲系影響,19日降雨最為顯著,最大日累積雨量為高雄市小港區鳯森雨量站達271毫米(圖10)、20日最大日累積雨量則為南投縣竹山鎮桶頭雨量站達74毫米(圖11)。

應變期間(7月17日07時00分至20日18時00分)最大總累積雨量發生於高雄市小港區鳯森雨量站達299.5毫米、其他縣市最大總累積雨量為屏東縣新園鄉新園雨量站達285.5毫米,最大短時降雨發生於高雄市楠梓區楠梓雨量站達102.5毫米(19日15時至16時),其他雲林以南地區最大短時降雨均達60至100毫米左右,短時強降雨相當驚人。連續3小時、24小時及48小時最大累積雨量均發生於高雄市小港區鳯森雨量站,3小時累積雨量達186.0毫米(19日15時至18時)、24小時累積雨量達282.0毫米(18日22時至19日22時)、48小時累積雨量達299.0毫米(18日12時至20日12時) ,應變期間全臺總雨量分布如圖12所示,應變期間最大總雨量測站如表1所示,最大短時雨量測站如表2所示,連續3小時、24小時及48小時最大累積降雨測站如表3至表5所示。

圖8 108年07月17日 日累積雨量 & 前10大累積雨量圖
圖9 108年07月18日 日累積雨量 & 前10大累積雨量圖
圖10 108年07月19日 日累積雨量 & 前10大累積雨量圖
圖11 108年07月20日 日累積雨量 & 前10大累積雨量圖
圖12 108年丹娜絲颱風期間全臺總雨量分布圖
(資料來源: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5

二、雨量組體圖

應變期間最大總雨量測站為高雄市小港區鳯森雨量站,其雨量組體圖如圖13所示。另於新竹、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及臺東等8個縣市內發布39則淹水警戒通報。

圖13 108年丹娜絲颱風最大總累積雨量站雨量組體圖

三、潮位

應變期間連續24小時最大累積降雨前5名測站分別為高雄市小港區鳯森、鳯山區鳯山測站(以上測站均為高雄沿海流域,屬高雄潮位站之水位資料),高雄市大寮區大寮、林園鄉林園及屏東縣新園鄉新園測站(以上測站為高屏溪、東港溪流域,均屬東港潮位站之水位資料),實測水位相關歷程如圖15。

圖15 108年丹娜絲颱風連續24小時最大累積雨量流域下游潮位歷程

四、河川水位資訊

應變期間針對高雄市二仁溪及阿公店溪流域發布2則水位警戒通報,其中崇德橋、南雄橋及聖森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二級水位警戒,其水位歷線圖如圖16所示,應變期間超過警戒水位之流域如圖所示。

圖16 108年丹娜絲颱風應變期間曾發布水位警戒水位站之水位歷程圖
圖17 108年丹娜絲颱風應變期間曾達警戒水位之流域示意圖

應變小組作業情形

一、災害緊急應變小組開設情形

針對本次丹娜絲颱風氣象局於16日16時召開前置情資研判會議,決議於16日23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17日07時00分成立二級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17日08時成立二級開設。17日11時30分氣象局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經濟部水利署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歩提升為一級開設;17日23時30分氣象局解除海上陸上颱風警報,18日17時30分解除海上颱風警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歩配合降為一級縮編,18日20時經濟部水利署亦降為一級縮編開設;20日07時降雨情形稍趨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撒除開設,20日18時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撒除;開設期間本署含所屬單位共14個單位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計投入5,317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詳細開設狀態及值班人力出勤情形如圖18及表6所示。

風災災害緊急應變開設歷程:

  • 經濟部水利署應變小組成立二級開設:108年7月17日07時00分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二級開設:108年7月17日08時00分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經濟部水利署提升為一級開設:108年7月17日11時30分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縮編:108年7月18日17時30分(解除海警)
  • 經濟部水利署應變小組一級縮編:108年7月18日20時00分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解編:108年7月20日07時00分
  • 經濟部水利署應變小組解編:108年7月20日18時00分
圖18 108年丹娜絲颱風應變組織開設歷程

二、通報單發布情形

應變期間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於新竹、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及臺東等8個縣市發布39則淹水警戒通報,另針對高雄市二仁溪及阿公店溪流域發布2則水位警戒通報,其中崇德橋、南雄橋及聖森橋水位站水位超過二級水位警戒,通報單發布歷程如圖19所示。

圖19 108年丹娜絲颱風應變期間警戒通報單發布歷程圖

三、抽水機調度

在此次事件中,應變小組支援基隆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合計15台次大型抽水機進行待命及抽水作業,抽水機支援情形如表7所示。

災情

一、積淹水事件

丹娜絲颱風事件之災中調查,在雲林縣、彰化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蘭嶼等6縣市內共發生286處積淹水災情,積淹水區域均已順利退水,相關淹水縣市及災害統計如表8,災情發生位置如圖20所示。(災情詳細資訊列載於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系統)

圖20 108年丹娜絲颱風應變期間積淹水地點與水利設施損壞事件點位圖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資料擷取時間:108/08/10
水利設施損壞事件資料來源:河川海岸組

一、水利設施損壞事件

在此次事件中,計有臺東縣蘭嶼鄉發生1件水利設施受損事件,相關追蹤管制狀況如表9所示。

結語

本次丹娜絲颱風為今年第一個侵襲臺灣的颱風事件,所幸丹娜絲颱風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後往呂宋島北端行進,由於受到呂宋島地形影響,颱風中心高低層分離,暴風環流減弱,低層颱風中心往北移動,惟大部份水氣停留在巴士海峽,故對臺灣陸地影響程度顯著降低。反而在颱風北移後西南風增強及巴士海峽的低壓雲系影響下,使南部地區造成許多積淹水災情。應變小組開設期間本署含所屬共14個單位成立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計投入5,317人時之應變值勤人力,較強降雨主要發生於南部及蘭嶼地區,因此在雲林縣、彰化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蘭嶼等6縣市內共發生286處積淹水災情、臺東縣蘭嶼鄉發生1件水利設施受損事件,所幸均已退水且完成水利設施修補,順利渡過本次事件危機。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