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亞洲;中國;旱災

「沙漠湖泊」 塔克拉瑪干掀話題

2022-10-31 14:00

今年,南方長江流域遭遇夏秋連旱,西北乾旱地區卻出現罕見「沙漠湖泊」,不少人討論西北乾旱氣候是否發生了改變、沙漠是否存在變綠洲的可能,這背後透露著更深層面的問題。

近日,有關「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眾多湖泊」的消息引發關注。央視畫面中,新疆尉犁縣一帶,沙漠與水面相映襯,蔚為壯觀。有專家表示,這獨特的景觀與今年塔里木河充沛的水量有關,是突發和偶發現象。但隨著氣候極端化加劇,氣象災害增加,以及極端降水帶來的水資源調控難度,都是不容忽視的警訊。

積雪偏多 水量十年最大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新疆南部塔裡木盆地中心地帶,東西長超過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裡,總面積33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今年是新疆塔里木河近十年來水量最大的一年。」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副所長姚俊強研究員介紹,今年春季到夏季,塔里木河流域西部山區降水和積雪偏多,為塔河水量最大的源流阿克蘇河提供了豐富的冰川融水補給條件。

隨後,新疆地區今年夏季平均氣溫又創下歷史新高,山區冰雪融水增加,塔河一些支流提前發生了洪水。同時,今(2022)年夏季尤其是8月以來,塔河流域降水明顯偏多,還出現幾次極端暴雨天氣,幹流流量全線超警,直到9月22日,持續80天的幹流洪水才結束,「這個時間非常長了」。

10月以來,河水滿溢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沙漠湖泊」的景觀。「塔河今年的來水量相對豐富,加上當地一些生態調水等措施,洪水在下游河道兩岸漫溢導致沙漠低窪處形成了短暫性的積水」,姚俊強說。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段偉利表示,嚴格意義上來說,沙漠中的積水並不能稱之為湖泊,只能稱是外溢的河水在此形成了臨時存儲的水塘。沙漠土壤的滲透能力強、蓄水能力差,當水量變小,或沒有水源供給,加上沙漠地區較強的蒸發,一段時間後,這些積水便會消失了。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這是突發和偶發現象,屬於極端氣候水文事件。隨著溫度升高,暴雨強度還會增加,未來,塔克拉瑪干沙漠可能還會出現類似現象。

當沙漠周圍出現水源,能否趁機植樹造林,進而防風治沙?上述兩位專家均表示不可行。塔克拉瑪干沙漠作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基本沒有人類生存或治理的條件。常年乾旱少雨、蒸發量巨大,且沙漠中的沙子缺乏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植被難以生長。

「只能說在沙漠邊緣一些條件較好的區域,種一些耐鹽鹼、耐旱、耐風沙的植物,盡可能減少風沙對城市、綠洲的不利影響」,段偉利說,目前,河水外溢後,有利於河岸及荒漠周邊的胡楊林等植被的生長。

西北乾旱 格局不會改變

實際上,塔克拉瑪干沙漠近幾年來常有「湖泊」、降水及洪水出現。2021年7月下旬,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中國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區遭洪水襲擊,淹水面積達300多平方公里,油區道路多處沖堤潰壩、電線桿傾斜,近50輛勘探車輛、3萬套設備被淹。

「(今年和去年)兩次事件有相似的原因和背景」,段偉利說,以往,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4、5毫米,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高溫導致冰川融水增加,同時極端降水增加,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地區帶來了水源。

當長江流域大旱,塔里木河多雨多水,人們開始再次討論,西北地區是否暖濕化。

姚俊強介紹,研究數據顯示,1961年到2018年期間,受全球變暖影響,新疆年平均溫度變化趨勢高於全球陸地和全國水平,升溫速率約每十年0.3℃;年降水量增加趨勢明顯,增加速率為每十年9.9毫米,山地區域增加更為顯著,表現出明顯的「增濕海拔依賴」特徵,降水的年際變率也增大。

中國氣象局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2)」顯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在此背景下,西北地區,尤其是新疆的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變暖是毫無疑問的。

「從濕的角度而言,如果只是看降水量的變化,西北地區的降水確實有增加趨勢,冰川融化帶來的水資源也有增加」,姚俊強說,但這種變化並不意味著氣候達到濕潤的狀態。西北地區增加的降水量仍遠不及氣溫升高、蒸發需求增強所消耗的水資源,「像新疆地區反而呈現變乾的跡象,荒漠綠洲過渡帶也在萎縮」。

沙漠氣候 向北逐漸擴張

姚俊強補充,實際上,從近50年的氣候分類變化來看,包括新疆在內的整個中亞乾旱區,沙漠氣候其實是在向北逐漸擴張的,「這種現象使得臨近的區域氣候變得更加乾燥」。但要確切地得出沙漠氣候擴大的結論,還應該關注沙塵暴、高溫熱浪等更多指標,而不能僅依靠氣候分類得出的結論。

陳亞寧則表示,究竟是變乾還是變濕,要通過許多計算方法評估;且乾濕變化的評估還受輻射、蒸發、風速、濕度及下墊面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段偉利也強調,西北地區整體的年降水量仍然較少,短期內還不足以改變新疆及整個西北地區乾旱缺水的格局,沙漠地區也不會變成綠洲。

極端降雨 水資源調控更難

儘管如此,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西北地區的氣候變化帶來的水資源改善,為當地的發展帶來諸多影響。多名專家表示,氣溫上升、降水增加,使得當地的水資源總量上升,河流的淨流量和湖泊面積增加,加上生態建設,有利於改善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

與此同時,社會經濟和農業發展也得到一定改善。姚俊強舉例,上世紀八、九○年代之後,塔里木河的水量呈現增加趨勢,尤其是近幾年水量總體偏豐年,一方面,當地通過山區水庫等進行水資源調度,為來年用水做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農業種植面積擴大,農業灌溉用水得到滿足,經濟得到發展,還持續進行生態補水,如灌溉胡楊林等。

不過,隨著氣候極端化加劇,一些氣象災害也將增加。段偉利表示,在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區增加的降水,大部分以極端降水的形式出現,可能一次的降水就趕上了一年降水的總量,容易形成負面效應;而一般小雨和中雨天氣可能在減少,正常需要水時,反而是乾旱的狀態。

極端降水增加,也將增加水資源的調控難度。姚俊強表示,對廣袤的西北地區而言,很多地方氣象、水文的詳細監測尚不足,未來有關部門如何科學監測與調控、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等仍需進一步完善。比如今年塔河流域超警戒和超保證流量的洪水,對山區水庫安全造成威脅;如果有更大暴雨引起水庫潰壩,對下游村莊、居民點也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另一方面,河流徑流的年際波動也非常大,「比如今年水量非常大,但有可能下一年就進入枯水期,年際波動大,對當地的水資源調控帶來挑戰」。

段偉利並表示,氣溫逐年升高,加速了山區冰川積雪的消融,固態水資源越來越多地轉化為液態水資源。雖然在沒有降水時提供了一定的水資源補給,但固體水資源不斷減少,未來冰川融水的拐點一旦出現,該地區的水資源反而面臨一定的危機。

「對於西北地區這種獨特的山地-綠洲-荒漠的複合生態系統來說,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要重視一些負面影響。除了提高氣候風險意識,加強預警預報,在防災減災建設中,要同時考慮抗旱和防汛工作。」段偉利說。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沙漠湖泊」 塔克拉瑪干掀話題

You may also like...